四、盂(yú)
盂(yú)是古代盛水或饭的器皿,侈口、深腹、圈足、有附耳,很像有附耳的簋(guǐ),但比簋(guǐ)大得多。考古发现的盂(yú)数量很少,主要是商代和西周的。

第一,为水器,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三分赵国,壤地著之盘盂(yú)。”《吕氏春秋·慎势》:“功名著于盘盂(yú)。”
第二,现藏于美国脱里多博物馆的康公盂(yú),底外部有花纹作卷龙形,此种纹饰一般多施于水器上,如施于盘底,当是与龙传说为水兽相关的,这亦是盂(yú)为水器之表征。
第三,以盂(yú)为水器与商周铜盂(yú)的形制亦相符合。先秦铜器中与盂(yú)这种深腹大型容器形体相近的器类还有鉴,鉴是水器,则以盂(yú)为盛水器是合乎其器制的,而且铜盂(yú)始见于殷代晚期,盛行至西周中晚期,鉴则约始出现于春秋中期。
文献记载盂(yú)的另一用途是用作盛饭器,大徐本《说文解字》:“盂(yú),饭器也。”《急就篇》颜师古注曰:“盂(yú),盛饭之器也。”
五、鉴
鉴是一种古代盛水器,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。春秋中期出现青铜鉴,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最为流行,西汉时仍有铸造。

一是盛水以为镜子之用,所谓“以人为鉴”、“以史为鉴”即其功能性作用的引申。
二是盛冰,《周礼·天官·凌人》中载:“春始治鉴”,注中解释:“以盛冰,置食其中,以御温气。”可见与后来的冰箱功用是一样的。最著名的要数曾侯乙冰鉴。
三即沐浴洗澡用。
六、盆
春秋青铜器中有自名为盆者,这种“盆”的器型有二类,一类为敛口,口沿平折或斜张,方唇,束颈,折肩;
第二类器身扁宽,敛口,平沿短而外侈。
先秦文献所记盆的中与铜盆有关者主要有两类,其一为盛水,其二用为祭祀时盛血器。